发布时间:2023-01-20浏览次数:758
中新网兰州12月1日电 (王牧雨)“现金仍是重要的支付手段,特殊群体和特定地区需求依然旺盛。”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1日举行甘肃省首届“人民币现金日”活动,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党委委员来元元表示,近年来,部分社会单位和经营主体出现拒收人民币现金行为,不仅损害公众现金支付权益,也对现金流通使用环境和人民币信誉产生了影响。
随着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进程加快,不少老年人、青少年、来华人士等特殊群体因不便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等情况,而在购物、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诸多不便。
当日,该活动还发出倡议,确定以后每年12月1日在全省范围开展“人民币现金日”活动,提倡社会公众当日使用人民币现金进行消费和支付,反对歧视现金支付,关注现金流通环境。
2019年,工商银行兰州分行现金运营中心清点部货币“打假员”蔡学军工作瞬间。 (资料图)艾庆龙 摄
1948年12月1日,第一套人民币正式发行,为新中国奠定了货币制度基础。
事实上,关于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工作,2018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的10号公告。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
甘肃也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把整治拒收现金工作作为全省各级人民银行的“一把手工程”;综合运用宣传、约谈、处罚等监管手段,按照“首违不罚、抓大放小、应罚尽罚”原则,对当事人违法行为进行分类处置。
图为浙商银行兰州新区支行大堂经理在便利店向店主讲解整治拒收现金有关知识。浙商银行兰州新区支行供图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借助银行业金融机构城乡网络化布点优势,依托营业网点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确立“人民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网格责任区—责任网点—网格员”的分层管理体系,打造以基层社区、行政村、商圈、校园为基础的现金服务管理体系。
来元元表示,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拒收人民币现金是违法行为。此次活动旨在倡导全社会共同维护人民币现金的法定地位,严肃查处拒收人民币现金的非法行为,同心构建良好的人民币现金流通环境。(完)
中新网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 应妮)作为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支持项目之一,作家张广天的两卷本近八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来日可追》日前由四川文艺出版社推出。
《来日可追》书封。出版社供图
《来日可追》是一部关于上海和与上海有关的中国的长篇小说。有旧上海和新上海的场景、人物。那些令人魂牵梦萦的爱人,公园长椅上日复一日等待盼望的白俄钢琴师,天才的少年,美丽而奇幻的玫瑰园以及惆怅中执守不弃的老克勒。不同的街区,不同的楼层,不同的时代,外国人和本地人,古人、今人和少年,却都由着旧日时光而指向未来之日。一道不逝之光,从起初一直到终结,构成了张广天小说系列的独特中国叙述。
四川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吴坤指出:“从《妹方》《南荣家的越》一直到《来日可追》,张广天的小说始终在一条当代语文的秘径中探险,构成了独特的中国叙述。这种中国叙述,既向着古代,也朝着未来,古人、今人和少年,都由着文学的努力而指向未来之日。这或许就是最近刚出版的这本《来日可追》的目的——追逐一道不逝之光,成为他小说的系列。”
张广天涉足领域广泛,他的身份也非常交错,既是音乐家、诗人、话剧导演,又是大学教授、学者和文学家,尤其这几年,他的创作力极为旺盛,呈现井喷状态。
有评论称:“这不是一部连续的小说,而是一种精神地理学:出场的是一个一个的人,但主角却是上海。所以,毋宁套用一句滥俗的评价:这是一部献给上海的情书。”
在新书开篇的序言中,张广天写道:“来日,就是将来的日子,未来的日子,也有说是来过的日子,来到的日子。这些时日,无论是来到的还是未来的,都不是现在。普希金说:‘过去的都是美好’,又说,‘心总要向着未来’。那些来日,因向着未来的心,总是美好的。”(完)